尉迟恭秦叔宝门哪个是文财神?
一、都不是!尉迟恭和秦叔宝是门神!
《山海经》载:唐太宗在病中,梦里经常听见鬼哭神嚎的声音,导致夜不成眠。此时,大将秦叔宝、尉迟恭两人自告奋勇,全身披挂立于宫门两边,结果宫中就平安无事了。这是年画加官晋爵。
李世民觉得两位大将受苦了,心里有愧意,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神武形象绘在宫门之上,称为“门神”。至此,门神画开始兴起。年画时兴京秧歌。
二、尉迟恭和秦琼是门神,文财神是比干。
三、他俩都不是,他俩是门神,文财神是封神榜里的赵公明
剑网三李重茂到底干了啥破事?
一、挺多人讨厌他,剧情不是特别熟不知道具体原因。只知道谢云流为了他离开纯阳去了东瀛,还有宫中神武遗迹的事好像和他有关?求大佬科普就是想问具体哪些事是他主谋,哪些事是他参与,哪些事是他知道但是没说的?
二、李在武则天时期时被选为继承人。他和谢云流是好友。 武则天死后,李隆基发动政变,做上帝位。李被废随时要死,谢云流帮助李逃出皇宫,但李是重犯,此时无处立足,谢将李带回纯阳,但误会了吕洞宾和李忘生的话。心里最后一丝希望也被浇灭。带着李重茂浪迹江湖。在宫中持国神殿对峙中,祈进失手误杀谢徒弟洛风。最后流落到日本,做了那什么家族的大师范。同时根据自身武艺和日本刀术,练成了一刀流。 10年后回到中原,但赶上了中原武林风天一教之乱。在烛龙殿救出了纯阳掌门李忘生。继而赶上了安史之乱。在守卫太原的时候,祈进以一只手臂的代价谢原谅了祈进的误杀洛风的杀徒之仇。 这就是目前谢云流的目前的剧情。刀宗这门派肯定会开。肯定会有谢云流更多的剧情了。
孝宗的继任者是谁?
一、孝宗的继任者是赵惇
宋孝宗赵昚(1127年11月27日-1194年6月28日),初名赵伯琮,后改名赵瑗,赐名赵玮,字元永,籍贯秀州(今浙江嘉兴),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、宋高宗赵构养子。宋朝第十一位皇帝、南宋第二位皇帝(1162年7月20日-1189年2月18日在位)。
绍兴二年(1132年),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。绍兴三十年(1160年),被立为皇子,受封开府仪同三司、宁国军节度使,封建王。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,被立为皇太子。同年高宗让位于赵昚,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。淳熙十六年(1189年),赵昚禅位于三子赵惇,自称寿皇圣帝。绍熙五年(1194年),赵昚崩逝,在位二十七年,年六十八。累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,庙号孝宗,葬于永阜陵。《全宋词》录有其词一首。
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。他在位期间,平反岳飞冤案,起用主战派人士,锐意收复中原;内政上,加强集权,积极整顿吏治,裁汰冗官,惩治贪污,重视农业生产,百姓生活安康,史称“乾淳之治”。后世称其为“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”
二、
明孝宗的继任者是明武宗朱厚照(1491-1521)年号“正德”1505年即位,在位17年武宗,孝宗长子。好逸乐,贪女色,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,因荒淫过度,死于1521年,时年31岁。
赵构的儿子?
一、赵构没有后代,在赵构成为了南宋的开国皇帝后就在金国的进攻下多次逃往,而在一次金国的金兀术更是把赵构赶到了海上,这也让赵构唯一的一个儿子在部下发动的兵变中惊吓而死,同时赵构又丧失了生育能力,最终没有后代的赵构没有办法就把赵匡胤的后代立为了养子,就是宋孝宗赵昚。
二、赵旉(1127年7月23日-1129年7月28日),汉族,南京应天府宋城(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)人,南宋皇帝(一般不被承认,史称“元懿太子”),宋高宗赵构之子。
建炎元年(1127年7月23日),生于南京应天府宋城县(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),同年九月,拜检校少保、集庆军节度使,封魏国公。建炎三年(1129年),苗刘兵变,宋高宗退位,苗傅、刘正彦立魏国公赵旉为傀儡皇帝,改元“明受”。26天后,宋高宗复位,立魏国公赵旉为皇太子。同年七月,赵旉薨逝,谥号元懿太子。
三、宋高宗赵构有三个儿子,即幼子赵旉、养子赵伯玖(赵璩)、养子赵伯琮(赵昚)【赵旉】
本名赵旉,又名赵敷,即南宋正安帝、魏国公,在位26天。宋高宗赵构之子,母亲为潘贤妃。
建炎元年(1127年)六月,生于南京(今河南省商丘市),初拜为检校少保、集庆军节度使,封魏国公。 建炎三年,苗刘兵变后,被苗傅和刘正彦软禁宋高宗,之后扶持其当皇帝,改元明受,从即位到退位共计26天。宰相张浚闻知,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,出兵镇压,扶持宋高宗登基。后被废立为“魏国公”,后因宫女保姆疏忽,受惊吓而死,年仅三岁。宋高宗知道后大哭,三日后才停止。宋高宗追封其为“元懿太子”。后来,韩林儿追谥其为“靖文元懿殇孝皇帝”,葬于宋简宗陵。
宋简宗在位时间过短,又是幼君当政,且为傀儡皇帝,所以不被认为是宋朝皇帝之一。
【赵璩】
生于建炎三年(1130年),字润夫,初名赵伯玖,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,秉义郎赵子彦的儿子。宋高宗绍兴六年(1136年),年七岁,被选入宫,由吴皇后抚养,赐名璩,除和州防御使。后改保大军节度使,封崇国公。绍兴十五年(1145年),加检校少保,进封恩平郡王,出就外第。绍兴二十二年,加恩称皇侄,迁开府仪同三司,判大宗正事,置司绍兴府。宋孝宗即位后,授少保,改静江军节度使。累章乞闲,改醴泉观使。淳熙十五年(1188年)去世,享年五十九岁,追封为信王。
【赵昚】
生于建炎元年(1127年),初名伯琮,后改名瑗,赐名玮,字元永,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、宋高宗赵构养子。南宋第二位皇帝、宋朝第十一位皇帝(1162年7月20日—1189年2月18日在位)。
绍兴二年(1132年),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,绍兴三十年(1160年),被立为皇子,受封开府仪同三司、宁国军节度使,封建王。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五月,被立为皇太子,改名赵昚。
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,宋高宗让位于赵昚,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。淳熙十六年(1189年),赵昚禅位于三子赵惇,自称寿皇圣帝。绍熙五年(1194年),赵昚崩逝,在位二十七年,年六十八。谥号哲文神武成孝皇帝,庙号孝宗,葬于永阜陵。庆元三年(1197年),加谥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。《全宋词》录有其词一首。
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。他在位期间,平反岳飞冤案,起用主战派人士,锐意收复中原;内政上,加强集权,积极整顿吏治,裁汰冗官,惩治贪污,重视农业生产,百姓生活安康,史称“乾淳之治”。后世称其“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”。